什麼狀況需選擇修復性治療?

像是外傷或運動傷害復原不佳、重複使用造成的韌帶肌腱關節勞損、關節退化等狀況。一般肌腱或韌帶損傷約需2-3個月的修復期,如果自體修復不良就可以考慮做修復性治療。也有些拉傷或扭傷可立即做修復性治療以達到改善疼痛的目的。

修復性治療有那些呢?
修復性治療常見的用途為:
  • 肌腱損傷:網球肘、肩旋轉肌袖損傷、腳踝或膝韌帶損傷、足底筋膜炎、十字韌帶損傷。

  • 關節或軟骨損傷:退化性關節炎、膝半月板損傷、肩關節盂唇損傷、手腕三角纖維軟骨損傷、五十肩。

  • 神經損傷:腕隧道症候群、頸腰神經壓迫。

  • 脊椎損傷:小面關節病變、脊椎周邊韌帶損傷、腰椎滑脫、薦髂關節病變、椎間盤損傷

  • 肌肉撕裂傷。

哪些是修復性治療?

「增生療法」與「體外震波」皆屬於促進組織修復癒合性的治療。以下一一介紹。

修復性治療有那些呢?

什麼是增生療法?

增生療法(prolotherapy)是藉由「注射」的方式,把可促進修復的物質注射到受傷的組織。

增生療法注射的藥劑有哪些?

1.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latelet-rich-plasma):

血小板中富含「生長因子」,可「直接」促進受傷組織修復。抽取病患自體血液後,打入專利的血球分離套組試管中,再經離心機分離血小板與其他血球,最後抽取上層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施打到患部。

2. 羊膜絨毛膜基質:

透過特殊純化技術將捐贈者胎盤中的「生長因子」和「細胞基質」萃取出來,可「直接」促進受傷組織修復。相較於PRP,羊膜絨毛膜基質含有細胞基質,對於肌腱、韌帶、沾黏組織的修復能力更佳;也用於自體血液狀況不佳而無法接受PRP治療的患者。

3. 高濃度葡萄糖:

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引起受傷組織輕微的發炎反應,再次啟動修補機制,屬於「間接」促進受傷組織修復。

醫師會在問診、觸診評估後,輔以影像學檢查(如超音波、核磁共振)來判斷病灶,再依狀況直接或在超音波影像的輔助下,將藥劑精準地注射到受傷處。